2009年6月1日 星期一

第九堂課 - Blogfolio Reflection

 
 非常幸運能修到阮教授指導的「網路多媒體設計與製作研究」課程。阮教授出生於香港,大學階段首次離開香港到台灣師大求學,之後在香港及美國任教,三十多年的教學生涯,歷任小學至博士班的教學工作,可以說是教學經驗豐富,桃李滿天下。老師所有相關軟體的使用,皆是自學而來,非常的辛苦但也樂在其中,有機會常在世界各地演講,分享並推廣Web2.0所提供強大有效的各項功能,當然也更提醒同學在有限的空間,時間下才能使用的智財權觀念。

 本Blog記錄了個人參與這門課的上課心得及學習歷程,它讓我了解到Web2.0提供了高互動性的超媒體效能、社群功能、可以自由分享及合法使用網路資源並嵌入自己的部落格或社群中,最重要的是這些網路資源通常都是免費且容易使用的,而且可以讓我們在學習與溝通的過程中,全部都在這些社群裡完成。除此之外,這些社群平台均提供了一項非常重要的社群功能-Tags,它讓所有使用者非常方便蒐尋,能很快速找到所需要的相關網路資源,讓我對網路工具融入教學活動中,有了更具體的體會及想法。

 這門課,主要在介紹Hypermedia這一種互動式多媒體,它可以用在電腦課程的教育訓練(含特殊教育需要)、商業演示、娛樂及網際網路應用......,使用範圍非常的廣泛。它可因應個別的需要及學習經驗而做個性化的設計,對本班大部分的成員來說,用在學校教學及學生學習上更是非常受用,而且大部分的線上軟體都是免費而便利的。但是由於它是透過使用者直接的學習經驗的聯繫,來決定哪些需要繼續學習,造成某些有用的訊息可能被隱藏或忽略,這是使用者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整理學習歷程檔案時,也不斷的再一次回顧這門課的點點滴滴,從第一堂課至今,一路走來感覺非常的充實。
從開學第一堂課開始,同學們都充份感受到這門課將會非常的充實,可以學到不少東西,當然對教學上也會有很大的助益,但是對我們這些進修學院的研究生來說,最擔心的莫過於作業量是否超過負荷?最後看到同學的作品,能得到老師的稱讚,相信同學們都花費了許多心思,從這裡也證明了,先前的擔心是多餘的。

 回顧第一堂課同學們在老師的筆電上打上自己的信箱網址開始,我們收到老師的邀請函,也式加入了ZD 201社教平台,從個人自我介紹開始,完成了這堂課的第一份作業。陸續建立了個人的Blog園地,做為這堂課的學習歷程記錄及課程反思的場域,因為先前並未能確切了解這份作業的概略模式為何,所以有關這門課雜七雜八的事項,甚至連不相干的論文Meeting的訊息,都涉入其中。幸好老師後來提供了外國同學優良的Blogfolio作品,讓我們參考,考慮過後決定,保留原來辛苦耕耘的部落格,另闢戰場,將原網誌內容重新整理,去蕪存菁(純屬個人認知),整理後,看起來果然較有系統,感覺也比較有脈絡可尋。

 後來在作業2和作業3中,學到了Picnik,它提供了免費的網路圖片編輯功能,使用者不需花大把銀子每年去購買或更新編輯軟體。很可惜可能頻寬的要求稍高,有時會造成作業延遲。另外使用Picnik編修圖片,用來製作Showbeyond及Animoto這兩份看似相近,卻各有所長的線上簡報軟體。Showbeyond可以讓我們做為某一單元教學活動的介紹,加上適當的背景音樂,讓學習效果加倍;Animoto有內建獨特的轉場特效及背景音樂,但因未加入付費會員,只能製作15張圖片的宣傳短片,像廣告一樣內容雖短,卻能有效攫取眾人的目光,因此它用來設計為學校的活動宣導短片,是非常不錯的做法。

 作業4中學到的Podcasting,我們先學會Audancity錄製人聲及編輯音樂、聲音經過剪輯和混音然後轉換成最常用的mp3音檔格式,再將音檔及圖片上傳至Podomatic上,經過自己精心製作的作品,都令人百聽不厭並值得留念。作業5中則是要求以Picnik完成10張圖片特效後上傳至Flickr相簿,並設定網路衛星地圖定位,讓人一目了然,從老師的示範中,很清楚可以知道老師在美國的家的概略位置,讓圖片的空間概念更加清楚明確。當然如果用在天災地點定位,就更能發揮救的效益了。

 作業6中必須先錄製一段2~3分鐘的生活短片,然後上傳至YouTube,再將網址嵌入(Embed)ZD201的”Video”中,以”嵌入”的方式不但合法且不浪費網路的儲存空間。這份作業讓我們懂得更加善用網路資源,許多好用的影片可以事先蒐集整理好,運用在課堂的教學活動上。但有些學校對YouTube可能感到憂心,因為它也包含了大量的色情、暴力的內容,為了擔心學童受到影響,則可以考慮潔淨無虞的Teachertube做為教學資源。作業7中要建立一個和老師一樣的社群平台-Social Network,這個平台可以做為班級教學指導、學習討論、資源分享、作業繳交的空間,還可以上傳喜歡的影音檔,提供相當的儲存空間,非常的不錯!

 作業8中全班首次分組,自訂主題,建立一個Wiki網,首先至Webpaint申請一個帳號,再依主題設計成兩層,至少五個網頁的網路平台。它和Social Network是完全不同的型式,因為它有風格獨特的單一主題,提供做為線上的知識分享平台,這個作業也讓我和惠珍及榮峰大哥有了更密切的合作及交流!

 作業9中,學會使用PhotoStory3去製作一份內含15張圖片及文字說明的影音檔,看到同學各自發揮創意,甚至花費時間編製充滿趣味的作品,不禁令人莞爾一笑。作業10-ScreenToaster,用來做為電腦教學指導,確實是一項非常好的錄製軟體,ScreenToaster錄製成品的畫質佳且檔案小是它最大的優勢,但是在電腦配備的相容性可能有些麻煩,如果這個問題能獲得有效的改善,將會更加友善好用!

 作業11-VoiceThread,必須上傳10張照片,做為一個活動或教學主題,在第一張開始便做簡單的說明,並開放給VoiceThread所有會員上網評論,這個線上軟體用在教學上,可以激發學生們的創意及訓練其發表能力,當然用在國小的學童是最適合不過的,因為他們對各種圖片充滿了新奇及參與感!

  這學期能修到阮枝賢教授的這門課,真的是非常幸運!也希望從這門課學習到利用超媒體的各項軟體,能廣泛的運用在往後的教學現場,也讓所有的教學資源更豐富、更有系統,這也是上這門課最大的收穫。我的「網路多媒體學習歷程檔案」是這門課的學習過程總覽,也讓我學習到在網路上有系統的記錄及不斷的編修也觸發更多的省思,真的非常感謝阮教授這學期的用心指導!

2 則留言:

  1. 我想推薦大家看文謙大哥的部落格,一定會有很多收穫。
    我自己修這門課,覺得蠻有壓力的。因為我的資訊能力不強,平常上網都只是看看文章,查查資料而已,又因個性疏懶,每次研習學到的軟體都是學完就還給老師了。
    這門課應該不會,因為都有做作業,所以遺忘程度會比較慢。
    看到黃大哥寫的blogfolio,心理暗自嘀咕:我做的可以嗎?
    人家做這麼好,自己的卻''''''

    回覆刪除
  2. 惠珍喔!看到我的blogfolio你就會很寬心許多了啊!
    文謙對課程很投入,封他為班上的模範生一點也不為過,在職專班能有如此用心的學生相當罕見!高師大工教系之光
    文謙!能與你同班無比榮幸!該要好好跟你學習學習才對.

    回覆刪除